一、案例简介
Y先生闲暇时喜好刷手机短视频,某日浏览到一则名为“教你如何手把手全额退保”的视频,观看完毕后关注了该账号。几日后,Y先生接到陌生来电,来电人自称知晓保险业"内幕",发表了保险无用、拿不回本金等言论,营造出"受害者联盟"的共情氛围,最后表示认识“专业团队”,承诺帮助Y先生“全额退保”。
Y先生添加对方微信,接受邀请进入微信沟通群。群内有不少人鼓吹“保险无用论”、“保险套路深”,煽动Y先生退保,并指导其隐瞒投保事实,捏造展业瑕疵。Y先生听从指导签署“代理退保”协议,支付材料费等费用5000元,向对方提供身份证、保单合同等隐私信息。随后,第三方公司以Y先生名义多次投诉保险公司,要求退还所交保费。
保险公司收到投诉信息,第一时间核查展业流程,发现投诉人声音与保单回访预留声音不一致,确认非投保人本人投诉,疑似代理退保。为保障投保人权益,保司再次联系Y先生,充分告知退保的相关规定和潜在风险,并为其讲解产品责任条款,建议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评估选择。当Y先生了解到“代理退保”潜在的保障缺失和资金受损风险,表示愿意继续持有保单。半年之后,Y先生不幸罹患恶疾,向公司申请理赔,经公司审核通过后成功获得理赔金。
二、案例分析
随着互联网普及,网络信息传播迅速,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,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。上述案例中,Y先生因为轻信不法分子的虚假承诺,轻易添加不明人员微信,不仅造成经济损失,同时也泄露个人信息,给自身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风险。
三、风险提示
在此,新华保险杭州中支提醒广大消费者:
1.警惕个人信息泄露与滥用风险。接到陌生电话应保持警惕性,莫要轻信对方,切勿随意提供个人信息(如个人身份、银行卡信息、合同等),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防止个人信息泄露。
2.警惕财产损失风险。消费者一旦签署所谓的“代理退保”协议,不仅需要支付高额的维权费用,还可能面临被非法侵占维权退还资金的风险,导致自身财产遭受损失。
3.注意保障缺失风险。消费者选择解除合同后,将失去保险所提供的长期保障功能。一旦遭遇风险,可能会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。此外,未来若再次投保,由于年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,还可能面临保费增加甚至被拒保的风险。
4.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消费者若在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与机构发生纠纷时,可先与公司协商,通过正规合法途径提出诉求,切勿轻信不法分子的虚假承诺,避免参与违规违法活动,陷入法律陷阱。
推荐阅读: